赛道上的狂欢 | 锡山‘非遗’,为赛道上的你加油助威!
时间:2018/8/28 8:43:01 发布人: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非遗深植于民间,是投影于心的乡愁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锡山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留存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镌刻进锡山发展纹理的
非遗凸显着原汁原味的锡山风韵。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锡山的多彩非遗项目吧~
双十一,他们将踏上『宛马』的赛道
为你加油助威!
吴歌属民间文学,发源于古吴国,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吴歌从文学上分为短歌、长篇叙事诗两大类。吴歌是江南吴地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劳动环境的不同和吴地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吴歌和其他地区山歌的迥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口头文学艺术形态,如田山歌、船歌、渔歌等。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
传统舞蹈
甘露狮舞
甘露狮舞属传统舞蹈,因古镇每年举办烈帝庙庙会而产生。
该传统民间舞蹈在宋代后是甘露烈帝庙庙会上民间文艺的主要表演项目之一,主要表现狮子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形态,表达喜庆吉祥,迎新祝福等内容,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特别兴旺。2010年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荡口龙舞属传统舞蹈,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祈求五谷丰登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龙舞已是逢年过节时表达欢庆常见的表现形式。荡口龙舞自明清以来在民间流传不衰。表演时间主要是在春节、灯会、庙会和重要节日期间。2010年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渔篮花鼓属传统舞蹈,发源于锡山区锡北镇张泾华李巷村,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在民间调“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安徽凤阳花鼓和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逐年演变发展而成,是灯会中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曲调充满水乡风味,舞姿优美明快,风格清新朴实,多表达鱼米之乡好丰年的欢乐景象。2010年被列入无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传统戏剧
锡剧属传统戏曲,是江苏主要剧种之一,与越剧、黄梅戏并称华东地区三大剧种,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锡剧最早起源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系无锡、常州一带乡间的山歌、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而成的滩簧,后发展成为滩簧小戏,并逐渐成为正规的地方剧种。2014年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
用音乐为您呐喊助威
让歌声鼓励着您前进
用激昂的旋律给您坚持跑下去的动力
来吧
来到这万众瞩目的舞台之上
这里还有互联网全程直播
有数以亿计的观众
这里将是媒体聚焦的热点
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听众
这就是你展示才华的舞台
锡山
从时光深处策马而来
一马当先奋蹄疾
跑出一幅幅锦绣华章
这里人文璀璨
更有美景如画
2018年11月11日
红豆2018锡山宛山湖国际马拉松
盛大开启
来锡山吧
以梦为马
激情为冀
跑马前行
因为您的参与
本届赛事将更添神采
2018年11月11日
我们相约锡山
不见不散!